2013年11月20日,哲学学院师生党员辩论赛在逸夫人文楼D栋4002会议室举行。来自哲学学院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教工党员,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16人联合组队参赛。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杨世雄老师,哲学学院院长戴茂堂教授、党委委员高乐田教授、教工党支部书记周海春教授以及辩论俱乐部会长李若瑶同学担任了本次辩论赛的评委。学院全体师生党员和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比赛。
本次活动结合了学院哲学专业的思辨特色,是学院获批的党建项目之一,也是学院党建品牌“党员时政讲坛”创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党支部书记们经过商议,选取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重在平时还是关键时刻”和“大学教育应该以通识教育为主还是应该以专业教育为主”这样两个极具时代特征、且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比赛的辩题。参赛的16辩手虽然一半以上都是首次触电辩论赛,但他们深厚的知识储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长达半个月的精心准备使得比赛高潮迭起,丝毫不逊色于专业辩手的针锋相对。
比赛于下午2:30准时开始,主席张南雪介绍了评委嘉宾及辩题背景,并宣布第一场比赛正式开始。双方一辩就“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何时发挥更有意义展开陈述,分别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下等视角进行论证,通过严谨的理论与充实的例证将观众引入辩题,继而通过驳辩环节双方展开交锋,并在之后的盘问与自由辩论环节引发高潮,正方以“平时”的广泛性、时代性和连续性为论证重点,从平时看关键;而反方则提出“关键时刻不排斥平时行为,但它更能凸显模范作用”的主张,以驳斥对方的思考角度缺乏辩证性,最终,首场比赛在双方四辩的慷慨陈词中画上句点。
相较于第一场中规中矩的辩论赛模式,围绕“大学教育应该以通识教育为主还是专业教育为主”而展开的第二场比赛,则更有些学术争论的味道。正方主张“通识教育树德立人、体现人文关怀”,故应当被提倡;反方则更多地在关注通识教育的“水土不服”问题,因此从现实出发肯定专业教育的可行性。由于双方三辩皆为逻辑学老师,因此在盘问与自由辩论中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虽在赛制上还有些生疏,但认真严谨的态度仍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院长戴茂堂教授、高乐田教授分别对两场比赛做了精彩点评,在肯定双方精彩表现的同时,也指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对辩题进行了再分析,令场上的辩手及在场的观众皆受益匪浅。两场比赛均是正方获胜,反方三辩获“优秀辩手”称号。最后,学院党委书记万明明老师为获奖选手颁发了荣誉证书及奖品。活动在温馨而热烈的氛围里落下帷幕。
辩论赛是学院的传统活动形式,但师生联合组队,同台竞技还是头一回。通过时政热点问题的辩论,加深了师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们对时政知识的学习、把握和理解,增进了师生党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创新了党员组织生活的形式,也进一步拓展了党建品牌“党员时政讲坛”的活动形式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