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p电子游戏网站2014年度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中,我院原研究生班主任、现2013级本科专业班主任倪霞老师荣获“pp电子游戏网站2014年度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
附个人先进事迹:
有心用情 亦师亦友
——哲学学院班主任倪霞事迹材料
倪霞,女,中共党员,哲学学院副教授,从2006年9月至2014年7月担任学院研究生班主任及兼职辅导员,现担任2013级哲学本科班级班主任。8年来,倪霞老师将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有心用情,培育了一拨又一拨优秀学生,工作深受学院师生好评。
工作有心,当好学生的引路老师
2006年,刚入职我校的倪霞老师受学院党委所托接手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一人带三个研究生班级的班主任,并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她很快投入工作,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有心,就能不断改进,就能做得更好。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倪老师认真学习学校、学院关于研究生各项工作的政策、规定,向学院领导了解学院研究生培养目标和主要措施,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和注意细节,向研究生教学秘书了解研究生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并通过与研究生会成员、各年级联络员、部分同学的集体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掌握同学们的基本情况,初步了解大家的要求和意见。经过摸索与调研,她确立了“以学术活动促进专业学习,以学生自治加强日常工作,以点面结合推动个性化培养”的工作思路。
工作中,倪老师发现,学院组织的研究生学术活动形式多数是听学术讲座。听讲座,能够拓展视野,了解学术前沿,深化理论认识,但并不一定能调动学生进行理论研究的兴趣;许多同学们在学习中,想法多却缺乏理论深度,普遍没有深入学习研究的科研意识,更不善于将自己的学术观点理论化、系统化地表达出来。为了推动同学们进行理论学习和专业思考,强化大家的研究意识,训练同学们的科研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术比拼的争先氛围,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学术能力的平台,倪老师萌生了在研究生中开办学术论坛的想法。经过与学院领导和各位老师的不断探讨,研究生自己组织、自己主持、自己主讲、老师参与的学术论坛“爱智讲坛”于2007年正式开讲,每一个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生都要求在论坛中公开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
因为越来越多没有接受过哲学系统专业训练的学生报考哲学专业研究生,研一新生的专业基础普遍不牢固,苦于专业书籍看不懂、不愿看。怎样才能让他们学会读专业书籍、爱读专业书籍,并学会在阅读中进行学术思考和研究呢?倪老师在研一新生中开展“读书会”的活动。经过三年的摸索、试验和改进,“读书会”活动自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成为学院所有研究生在一年级时必须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
研究生毕业后大多会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难道他们也得和当初的自己一样,阅历有限,经验不足吗?如何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就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呢?在倪老师看来,研究生不仅有自主的意识和要求,而且也有自主的热情和能力,研究生自治是完全可能的。她重视研究生会的建设和工作,有意识地推动研究生通过研究生会实现自治:每年的研究生会换届工作,指导同学们完成从策划、宣传到组织、报道等全部工作环节;指导研究生会组织同学们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草拟定学院研究生各项奖励办法;推动研究生会和班委会工作制度化建设,要求会议有记录、活动有策划、宣传要到位、报道要及时、工作有总结,做到工作规范化、系统化。
作为三个年级的班主任,倪老师指导院研究生会联合各年级班委会针对大家的不同需求来开展活动:研二、研三同学向新生传经送宝的经验交流会,帮助研一新生更快更顺利地融入研究生角色;针对研二同学发表学术论文和开始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任务,请校学报资深编辑为大家讲解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和技巧,请学院科研成果丰硕的老师传授科研经验;针对研三同学考博和就业压力大的现状,邀请学院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领导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已毕业研究生回院交流考博复习经验和就业技巧……
在研究生的各项活动中,活跃在前台的永远是研究生会、班委会和各位研究生同学,倪老师则是在幕后用心地观察,用心地思考,用心地探索,用心地指导,默默地扮演着一个引路人的角色。
交往用情,当好学生的贴心朋友
有人说特殊学生特别对待。在倪老师眼中却是每一位学生都应当特殊对待,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充满特殊性。必须走近学生,走进学生,成为他们的贴心人,才能知晓他们的个性化要求,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发展。倪老师有事没事会在院研究生办公室和研究生教室外转,碰上下课的学生或者来院里办事的学生,总爱问上几句。从课堂学习到学术成果的发表,从课题研究的选题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从人生目标规划到就业工作的落实……无一不是同学们关心和苦恼的问题。正是基于自身对研究生生活的熟悉、对同学们的满怀热情和爱心,她才能够问出一个个如此贴近学生的问题,并对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疑难和困惑给予回答。在办公室里、在电话中、在QQ上,甚至在路边、食堂门口,随时随地的聊天中,同学们都能够得到她认真而极具实践性的指导。借着这些问题式聊天,她不仅解决了同学们的各种困惑,实现了对同学们的个性化帮助和指导,也走进了同学们的心中。
2013年4月的一个晚上,倪老师在9点半左右接到一个女生的电话:“霞姐,我现在在外面,心里很烦。”正忙着备课的她立即放下手头工作,一边在电话中安抚她,一边出门寻找。好容易在学校一个黑暗的角落找到。在老师的陪伴和安慰下,学生哭诉着尽情释放心中的压抑。直到晚上11点,这个女生才逐渐平复下来。第二天,倪老师及时向学院汇报该同学的情况,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随后,多次找该生聊天,掌握其思想和心理状况,纾缓其心理压力。
一次,倪老师在上课出勤抽查时发现有位一贯上课准时的同学缺勤,便在QQ上询问其缺课原因。该同学回复家里出了点事正在处理。结合该生平时的言行,倪老师猜测该同学感情生活受挫却不愿他人知晓,便故作不知,只说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学院和老师将随时提供支持和帮助,并安排同学留意其行动。几天后,该同学主动向她汇报事情始末,流着泪说:“老师,如果不是您那天在QQ上的那番话,如果不是您天天用文字安慰我,也许我就崩溃了。”凭着真情和细心,倪老师走近了学生,走进了学生的心中,成为大家的贴心朋友。
内心执着,当好班集体的领头人
哲学学院的招生规模一向是研究生大于本科生,三个年级的研究生总人数足以超过四个年级的本科生总人数。曾经一位本科生班主任抱怨工作压力大,倪老师听了没有说话:一个本科生班级学生人数最多30来人,且相似性较强,相对容易开展工作;作为三个年级的研究生班主任,每年带的研究生都超过100人。他们分属于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导师。不同的年级有着不同的学习任务,面临不同的压力;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不同的导师有着不同的培养风格和学习要求。即使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同一导师的不同学生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巨大的差异性无疑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负担。一个年级开一次学业指导主题班会,倪老师就得开三次内容完全不同的班会;抽查一个年级研究生的上课出勤情况,她就得查该年级一周内的所有课堂。这意味着,同是班主任,倪老师的日常工作量是本科班主任的量的3-4倍。可是她从不抱怨,坚持分别为每个年级召开具有针对性的班会,抽查学生上课出勤情况。为了不影响正常课堂学习又保证工作质量,倪老师不得不根据同学们的时间来安排工作:课前或课后召开班会或研究生会会议、班委会会议;晚上7点抽查学生课堂出勤;在午休和晚饭时间和学生谈心……有同学说倪老师的工作、生活作息时间是全院老师中最不规律的,只要在办公室,她就不会在晚上7点前下班回家。
在倪老师的不懈努力下,“爱智讲坛”已经坚持了8个年头,成为哲学学院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一个必要环节,是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大特色,并于2011年被校团委评为“精品校园文化活动”;“读书会”得到学院高度重视,不仅安排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进行审阅评奖,还组织表彰大会对优秀读书报告进行奖励,并计划不断完善这一活动形式,使其成为学院研究生工作的有一特色;随着制度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研究生会工作方法不断改进、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于2013、2014年连续荣获“优秀研究生会”称号;同学们团结互助,同行共进,全面提升,既有友爱互助的“同心兄弟”,也有硕果累累的“学术达人”,还有体育、音乐等方面的“文体高手”,考上博士研究生、考取公务员的研究生一个接着一个,研究生就业态势良好……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这份收获体现在研究生工作的成绩上,体现在研究生同学的综合素质上,体现在全院师生对倪霞老师工作的高度评价上,但独独没有体现在她个人的名利收益上。她常常说:“如果为了名和利,谁都不愿做班主任;让我、让每一位班主任坚持下来的,其实是基本的职业操守和内心的执着。教师应改善教书能育人,我希望能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有心,才能做好工作;用情,才能换得真情;执着,才能当好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