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与学工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与学工 >> 党建工作 >> 正文

百年·哲思 | 党史领学人:学史力行,磨砺顽强意志

发布日期:2021-06-21    作者:     来源:     点击:

百年·哲思 | 党史领学人:学史力行,磨砺顽强意志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逐步进行了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推动祖国统一方面,“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成功实践大大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同时,伴随着20世纪末国际风云形式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党正确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全会前,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积极的建议。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全会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4,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5,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6,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冶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项工作全面展开,它包括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的拨乱反正。通过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坚持冲破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坚决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通过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实行新老交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以来)

对内改革:在20世纪50~80年代初的长时期内,中国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缓慢。至1978年,全国仍有1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改变农村政策,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逐步推向经济责任制方面。

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1日-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自从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并且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为了总结过去6年的历史性胜利,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二大以来,九年时间,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的指引下,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而有步骤地进行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以经济建设尤为突出。1986年同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都大体翻了一番。过去的九年成为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旺盛、 国力增长最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最多的时期。它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继续发展这种良好的局面和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决定召开党的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南方视察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生在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当时已正式告别中央领导岗位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凭着对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深切期待,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3月26日,《深圳特区报》率先发表了“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的重大社论报道,并集中阐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要点内容。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南方谈话最主要是加快改革。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也为此次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大会的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大会。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21世纪初)

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科学论断,解除了思想束缚,对计划和市场问题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980-至今)

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国对外开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在继续推进城乡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也进一步扩大,迈出了几大步。1983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给予较多的自主权,以加速海南岛的开发,并于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全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4年5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 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城市,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1985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指出这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这样,就逐 步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 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好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国两制”勾选的成功实践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策保证,它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中共“十六大”(2002118-1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大会系统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奋斗历程和10条基本经验。报告科学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此次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历史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于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十七大”(20071015-21日)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预期成功。这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工作布局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战略部署的大会,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鼓舞干劲的大会,是团结、胜利、奋进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共“十八大”(2012118-1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个判断,深刻揭示了党的十八大的重大意义。从召开的时机和背景看,这次代表大会是在迈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之际召开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过半,已进入决战阶段。从取得的重大成果看,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 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上一条:百年风华,再启新程|哲学学院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下一条:躬耕琴园三十载,粉笔无言写春秋——pp电子游戏网站门户隆重举行强以华教授荣休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