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党建与学工

学工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与学工 >> 学工工作 >> 正文

“研学行思,品味书韵”——哲师文历法研究生读书分享会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21-11-22    作者:洪小宁     来源:     点击:

2021年11月13日晚,哲学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师范学院在逸夫人文楼B6016报告厅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研学行思,品味书韵”的研究生读书分享会。本次分享会旨在为研究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引导同学们养成“爱读书、爱分享、会读书、会分享”的好习惯,形成“宁静致远,持之以恒”的读书态度,提升知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五个学院的研究生代表聆听了此次分享会。

首先由来自师范学院的李文蕙分享《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这本书讲述了欧维有着不幸的人生,所以他想早点结束生命,但周遭发生的各种事情频频中断了他的自杀计划。并且事情不知不觉地帮助邻居解决了许多麻烦,而这些事情也让欧维不再孤独,周围总有温暖相伴。李文蕙认为,这本书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爱自己、给予别人温暖,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生命与死亡。人生总有许多生离死别,会让我们感慨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因此我们更要珍惜生命,也要学会面对死亡更加坚强。

2ED3E

第二位是历史文化学院的博士生魏仕俊,他分享的是《禅宗东渐与中世日本的社会转型》一书。本书系统地讲述了1170年以来中日贸易与禅宗交流及其对中世日本社会转型的影响。魏仕俊认为,由于中世纪日本是武士阶级掌权,因此当权者重开国门,促成了中日间禅僧的频繁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国的禅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日本武士信仰,推动镰仓新佛教的繁荣,致使中世日本政治、外交、贸易、学术、技术等转型,并附带输出宋明新儒学。这本书同时也分析了中日关系,彰显了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3B847

第三位是师范学院的贺怡菲,她分享的是经典书籍《活着》。本书讲述在大时代背景下,伴随各种社会变革,农村人福贵一生经受的各种苦难,最后所有亲人都离去的悲惨故事。贺怡菲重点讲述这本书的艺术特点,首先是悲剧主题,将死亡融入笔端,每个小情节都是悲剧的。但本书却叫做《活着》。于是引出第二点,冲突渲染,将活着与死亡进行对比,是用生活化朴实化的黑色幽默衬托悲剧。最后是零度介入,全文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描述福贵一生的苦难。贺怡菲分享了一句话,“生活是自己的感受,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中国人的信仰其实就是“活着”。

F0CAF

第四位是文学院的李清清,她分享的是《这不是一只烟斗》。本书在绘有一只烟斗的画中写到“这不是一支烟斗”,展示出图形和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但是在深层之中想要表达的是词与物的背离。福柯认为词不只是为了物而存在,要让语言成为独立存在的物,成为与人们的思考密切相关的符号。因此李清清认为,我们需要打破思维中的既定模式,把词语还给词语本身,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关注差异性的同时坚持自身主体性存在,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B624

第五位是来自哲学学院的岑晓枫,她分享了阿瑟·丹托的《艺术的终结》。作者主要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史有什么秩序、艺术史中有无推动艺术前进的内在必然性等问题。试图解说有关艺术和阐释、艺术和哲学、艺术和历史意识的主题。

岑晓枫分享了自己的两点思考。第一,艺术没有终结。古典艺术和后来各种艺术形式之间有历史脉络互相承接的。只是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艺术产生巨大转折,我们没有进入当代艺术的语境,所以很难读懂当代艺术。第二,艺术是走向无限和自由的。艺术和美在存在意义上是不会消亡的,在享受艺术的过程中获得无限的艺术,在艺术中是完整而自由的。

4386A

第六位是来自哲学学院的朱懿明,他分享的是萧沆的《解体概要》。本书用片段写作的方式呈现作者真实的人生经验。朱懿明认为,这本书里找不到一种令人眩晕的“西方哲学理论”,有的只是一个精神的旅人经历的某些瞬间;在其中没有什么会令世界豁然开朗,也没有什么会让生命无限舒张,这里有的只是一种不肯放过,不愿松手的年少与轻狂。本书反映出作者在虚无主义的深处冷眼看世界,明明说的是最荒诞悲观的真相,文字里却有类似积极光明的力量。因此朱懿明认为,在萧沆的作品里,充满了一股复仇意味的忌恨,却找不到一颗仇恨的心。

CEF2B

第七位是来自历史文化学院的尹萍,她分享的是《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这本书用广泛全新的视角揭示国民党内部错综复杂党员派系构成与斗争变化,讲述国民党1924年改组中没有学到组织内蕴,导致国民党空有独裁之心,而无独裁之力,是一个在执政初期就已经衰弱的政权主体。

B94B6

第八位是来自法学院的吴玉东,他分享的是《大江大河四部曲》。这本书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展示了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变迁,深度揭示了历史转型新时期平凡人物的命运。这本书可以被誉为是青年入世启蒙之书,不仅有权谋,有策略,也有国策,还有整整一代人的命运沉浮和国家与个人进步的细节。吴玉东认为,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但最终决定我们命运的终究是自己的选择,我们要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才能守住本心。

E33A4

第九位是来自法学院的王双范,他分享的是《沧浪之水》。这本书讲述主人公空怀壮志、无权无职的苦,时来运转、有名有利的难,其中大量包含主人公的思想斗争过程与思考反省。王双范认为,这本书反映了作者对当代价值观变化的感慨。

E76D6

第十位是来自师范学院的刘泽,他分享的是《未来课程想象力》。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在香港观察学习的生活中积累下的经验,用亲身案例说明核心观念,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要进行课程改革,在历史与现实之中确定教师身份与责任,使得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人深思。刘泽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共建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并且以学生视角审视全局,提高观察认知理解学生的能力。

D2769

主讲人讲述完毕后,现场的同学积极提问互动,参与到读书会的交流学习之中。活动同时邀请了教育学院的马力教授、哲学学院的雷蕾博士等师长作为此次分享会的评委,为主讲人进行点评并分享读书经验。

3B6E6

随后,现场公布了此次获奖人员名单,哲学学院的岑晓枫和朱懿明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奖。

5EECB4F8CF

最后,分享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548B4

(审核:许媛)


上一条:“百年风华,青春向党”——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圆满举行

下一条:“见贤思齐,好问则裕——文史哲研究生国奖分享会”圆满举行